中国足球未来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裁判执法的公平性和专业性无疑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据中国足协最新公布的2025赛季第二十九期裁判评议显示,在近日进行的中超第23轮补赛中,大连英博再度因裁判误判蒙受损失。这一争议判罚不仅引发舆论热议,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本的比赛走势。

这场比赛中,大连英博坐镇主场梭鱼湾迎战青岛西海岸。本应有主场优势的大连英博,却因两次关键的点球争议判罚未能从比赛中受益。赛后,针对比赛中的两个判罚,大连英博俱乐部提出了正式上诉。从裁判评议结果来看,这两次判罚一对一错。马马杜禁区内倒地未被认定为点球确属合理,但朱鹏宇在禁区内被拉倒却应该被判罚点球,然而裁判却未予以判罚,这引发了广泛质疑。
先来看第一起争议。比赛进行到第61分钟时,青岛西海岸后卫里切利在禁区内与大连英博球员马马杜争顶时发生身体接触,主裁马运坤第一时间判罚点球,但在VAR裁判刘钊的提醒下,最终改判为没有犯规。从规则而言,这种判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确实可能存在争议。然而,若回顾此前大连英博与武汉三镇的一场比赛,类似的禁区内争顶行为却被判罚点球,前后判罚尺度的不统一让人疑惑,这样的对比更加激化了球迷的不满。
第二起争议发生在比赛接近尾声的第86分钟。当时,大连英博球员朱鹏宇在禁区内背身持球试图转身射门,此时青岛西海岸的中卫孙捷明显拉拽朱鹏宇导致其倒地。主裁判马运坤并未当场判罚点球,且在VAR提醒后仍维持了原判。然而,经足协裁判评议组一致认定,青岛西海岸36号球员的行为构成了犯规,此情况应判罚点球。这一判罚失误不仅明显,也对比赛结果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场比赛是主裁判马运坤本赛季首次执法中超,他过去更多担任第四官员和中甲、中乙的裁判。此次争议判罚使得他的执法能力遭到质疑,足协在赛后可能对他做出内部处罚。然而,裁判的处罚无法改变比赛的结果,也难以平息球迷和球队的不满。
对于中国足球而言,裁判的判罚争议一直是困扰赛事公信力的难题,尤其是在VAR技术引入后,理论上应减少误判,但实际应用中却仍存在裁判尺度不一甚至明显错误的情况。如何进一步提高裁判员的业务能力、规范判罚尺度,将是未来足协重点改进的方向。

中国足球的发展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从球场角逐到裁判执法,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希望未来类似的误判能够越来越少,尤其是在科技辅助手段更加完善的条件下,足球场上的争议能尽量减少,让比赛真正在公平和公正中进行。让我们期待,中国足球能够朝着健康、专业的方向迈进。任重而道远,但前路可期!